儿童保健

孩子积食怎么办?孩子的饭量到底该如何把控?

发布时间:2016-11-17 00:00:00 浏览:1273次

 

  “积食”是中医的病症,西医里通常认为是消化不良而引发各种病症。通常表现的症状有腹胀、腹痛、排便困难、口臭、食欲差、睡眠不好、恶心、呕吐、发烧等。积食后容易引起急慢性胃炎、急慢性肠炎、胃食管反流等胃肠道症状,以及因炎症引起的发热等情况都可能发生。

 

“积食”应如何应对?

    0-1岁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要食物的婴儿,因为宝宝自己没有很强的控制意识,家长应按需喂养,既不少喂也不过度喂养,辅食添加应注意适合宝宝月龄的性状。

    1-2岁已经有自主进食意识的宝宝,家长每顿给予的食物种类和量应控制好,遵从多样性原则,不要因孩子的饮食喜好而给予大量单一的食物。

    2岁以上的孩子,应养成健康良好饮食习惯,不暴饮暴食,遵从科学饮食。同时,多在天气良好情况下增加户外时间,呼吸新鲜空气,增加抵抗力。

 

“积食”如何预防?

1.   注意饮食结构,平衡膳食,不挑食偏食,不暴饮暴食。

2.   餐后不立刻坐下或睡觉,每天保证一定量的体育锻炼。

3.   秋冬季节气温低,注意做好保暖工作,尤其是胃部和腹部,避免因外界因素刺激导致胃肠道不适。

4.  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孩子,例如备考前,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调节心情,减轻压力。

5.  如多次反复出现积食症状,应及时就医,鉴别排除是否有脏器器质性疾病。

 

吃多了后哪些方法可以避免积食?

    原则上吃一些易消化的软食、半流质或流质食物,例如软饭、米粥、小馄饨等。

    适当吃一些蔬菜,注意烹调时清淡少盐少油,尽量不吃脂肪含量高的动物性食物,可以适当吃一些鱼虾禽类。当出现发热时,应立刻就医,避免因消化不良引发的炎症而延误病情。

   避免积食主要需要的是平衡膳食,吃动平衡,遵从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膳食宝塔合理科学的安排孩子的每日饮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 

儿保科:焦婷婷

相关阅读